本次活动共有100个亿元以上项目签约,协议投资额约557亿元,涵盖了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光伏新能源、公共安全等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汽车及零部件等传统产业与现代服务业。
合肥市副市长王文松在致辞中指出,当前合肥市正在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机遇,处于发展的黄金期。随着签约项目的落地投入运营,必将对推动合肥市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为合肥市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建设以及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之都目标实现注入强劲动力。
合肥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宋道军在项目介绍中强调,本次集中签约的100个亿元以上项目均具有体量大、质量好、前景优等显著特点,包括基因测序试剂国产化的领军企业欧凯纳斯,国内生物医药CRO行业翘楚翰博瑞强,以真空技术为核心的半导体专用设备世界级企业爱发科,高性能模拟及数模混合芯片国内主导企业富满电子,填补国内空白的高可靠光纤通信协议芯片企业国科天讯等。
另外还包括全球技术领先的视频会议服务提供商软视科技,财政管理信息化全国行业领先企业博思软件,专注于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及大数据领域的核心企业以萨科技等,体现了合肥高新区今年以来招商引资的丰硕成果。从投资来源地看,主要为欧美日韩和国内长三角、珠三角等地的新投资项目,呈现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
中国城投建设集团副总裁陈志勇、福建博思软件有限公司总裁刘少华、爱发科成膜株式会社取缔役(董事)影山景弘作为签约企业代表先后发言,企业家们分别对合肥近两年迅猛的发展及良好的营商环境表示称赞,对高新区优质的服务及完善的园区配套深表满意,对企业下一步在合肥扎根发展充满信心。
近年来,合肥高新区坚定不移地以科学技术创新为首要驱动力,持续激发创新创业活力,以全球领先的科技成果催生产业的蓬勃发展,努力成就“核心技术-领军企业-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生态”的内生发展之路,成为中国科技园区发展速度、质量双高增长的典范,在国家高新区综合排名中稳居第一方阵,为实施“三次创业”开启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8年以来,高新区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围绕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发展目标,坚持招大引强、招高引新、招才引智,构筑产业平台,集聚创新资源,招商引资工作见到新成效。
2018年以来,已签约项目146个,协议投资额超过600亿元。随着集中签约项目的投入运营,合肥市和高新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力量将得到逐渐增强,将为合肥市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之都贡献力量。
前段时间,合肥创新产业园三期一标段工程施工在合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完成开标,向打造知名创新创业社区迈进坚实一步。
据悉,四期项目正积极谋划中,全部建成后合肥创新产业园总运营面积将超过240万平方米,园内科学技术创新型企业总数目标要达到5000家,成为国内知名的创新创业沃土。
合肥创新产业园位于合肥高新区,已建成投用的一期、二期项目共126万平方米处于饱和运营状态,培育出了科大国盾、华米科技、中盛溯源等一批高端技术领军企业,并整合产业资源成功构建了帮企业孵化成长的创新创业ECO,已成为我省面积最大、产业集聚程度高的创新创业平台。
三期是合肥高新股份公司继成功开发一期、二期之后,以“产城融合、产业集群、功能集成、配套齐全”理念开发建设;投资约20亿元,建筑面积约40万平方米,主要由孵化中心、加速器、总部办公、交易展示中心、会议中心、商业配套、职工宿舍等组成。
今年合肥新站高新区将打造“四纵四横”路网,完善主次干道与主城区对接,同时继续改造一批老旧道路,提升道路品质。
其中,“四纵四横”路网,指的是新站高新区东西向的梅冲湖路(喻湾路-祥和路)、魏武路(李湾路-桥头集路)、淮海大道工程及东方大道工程,以及南北向的大众路(浍水路-包公大道)下穿工程、铜陵路下穿铁路编组站工程、文忠路下穿少荃湖隧道工程、祥和路(梅冲湖路-学林路)工程。
按照计划,淮海大道除了正在实施的拓宽工程,未来还将东延至祥和路,目前东延工程正在前期设计阶段;铜陵路下穿铁路编组站项目将直接与铜陵路高架对接,可实现濛河路与滨湖新区连通;大众路下穿工程已开工建设,建成后将连通魏武路和繁华大道。
另外,新蚌埠路精品道路正在推进中,文忠路精品道路改造工程将根据轨道交通3号线施工进度适时启动。
小编获悉,高新区重点项目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总部基地完成招标挂网,于6月初开工建设。
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总部基地位于高新区习友路与孔雀台路交口西南侧,占地243亩,规划建设面积约31万㎡,总投资约15.2亿元,是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及大健康产业园启动区的核心区。
自从4月27日科技部火炬中心在杭州召开“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2035”工作座谈会上,宣布将合肥高新区和广州高新区纳入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建设序列,至此,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试点和示范单位扩大到10家,标志着合肥高新区比肩北上广,进入全国创新发展大格局。
合肥高新区作为首批国家高新区,经过27年的发展,已成为安徽省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拥有各种类型的市场主体超27000家,万人拥有发明专利数为313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