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时空环境也刻画了不同的艺术家以及他们共同的创造风格。欧陆动乱风云中的波兰成果了革新的肖邦,光影婆娑的巴黎刻画了梦境的德彪西与莫奈,而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隐约的晨雾中,有高山大海,有溪水田园,有细碎日子的童话故事,有波涛奥秘的神话传说,这全部都映射在挪威作曲家爱德华·格里格笔下的音符中。
格里格从小就在音乐的气氛里长大。母亲是他的第一位钢琴教师,6岁时就开端教他习琴。1858年格里格来到德国,入读莱比锡音乐学院,师从波希米亚作曲家和钢琴演奏大师伊格纳兹·莫谢莱斯学习钢琴与作曲。1863年,格里格前往丹麦哥本哈根,结识了挪威国歌的创造者作曲家里卡德·诺拉克,并从与后者的往来与学习中获得了很多的创造上的启示。
1868年夏日,格里格在丹麦休假时创造了《a小调钢琴协奏曲》。该部著作于1869年4月3日在哥本哈根首演,大获成功。这首乐曲具有格里格音乐的全部魅力,其间展示的挪威歌谣风格旋律轻盈而共同,在其时的以德奥风格为干流的欧洲乐坛中凸显出繁荣的气愤,洋溢着芳华的生机。
灵动的节奏、新颖的旋律、丰厚的改变赋予了听者足够的梦想空间,无论是北欧雄壮六合所代表的天然主义、街头田间朝气蓬勃的人文颜色,抑或是那藏在高山峡谷层层叠雾中的奥秘神话史诗,都能从中找到一席之地。
格里格的另一出代表作是易为卜生的梦想诗剧《培尔·金特》所做的伴奏《培尔·金特组曲》。在这部著作中,他更是将他对挪威民间音乐的酷爱发扬到极致,用晶亮透彻、亭亭玉立的民歌旋律,描绘了挪威奥秘而灵动、宽广而波涛的天然画卷,刻划了主人公索尔维格温柔、纯真的性情和心灵。
与柴可夫斯基所代表的俄罗斯的浪漫中充满的北方寒风中的沉痛之情不同,也许是大西洋热流所带来的北欧的苍翠绿色与暴风骤雨,让格里格的音乐少了一分苦楚,多了一分温暖。
柴可夫斯基甚至拉赫马尼诺夫的浪漫主义是一代又一代俄罗斯公民在天寒地冻寒风中的沉痛阅历与不平反抗,而格里格的浪漫则是山林间精灵的眷顾下,晨雾中木屋里的暖黄火光旁娓娓道来的神话传说。